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山東新聞

海報觀察丨誰在為“科融信”平臺提供技術支撐?

2025

/ 01/26
來源:

海報新聞

作者:

辛振東

手機查看

  海報新聞記者 辛振東 濟南報道

  2025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時指出,完善“科融信”綜合服務機制,擴大“撥投貸”“先投后股”試點,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科融信”是什么?能做什么?做到了什么?如何完善?帶著這幾個問題,近日,海報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科融信”平臺技術支撐單位山東可信云信息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可信院”)。

  一個為科技型企業“畫像”的平臺

  “科融信”平臺的全稱是山東省科融信綜合服務平臺。這是一個為科技型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以金融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股權債權、科技專屬保險、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金融管家、上市輔導、知識產權運營等綜合服務的平臺。

山東省科融信綜合服務平臺首頁

  從“科融信”這三個字不難看出該平臺的使命——“科技創新+金融賦能+數字化”,以數字化的手段為科技型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眾所周知,科技創新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而科技型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雖然項目有前景、技術有優勢,但是固定資產低、可質押物少,金融機構“看不懂”“不敢貸”“不愿投”,從而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如何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報表”變成銀行等金融機構認可的“財務報表”,這是破題的關鍵。

  在“科融信”平臺上,企業發布融資需求后,平臺會通過多維數據評價模型,從科技創新、經營效能、成長潛力、綜合風險、社會價值等5個維度為企業精準“畫像”。

  可信院副院長李銘表示:“我們的評價模型整合匯聚政府公共數據、互聯網公開數據、第三方商業數據形成數據資源池,使得企業畫像更加精準。”

  這張“畫像”通過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參與的重大專項、獲批創新平臺、科研投入和技術水平等“科創元素”,評價企業創新能力,從而深入挖掘出企業科技數據的“金融價值”,將科技企業的“軟實力”轉化為融資對接中的“硬通貨”。

  2024年,“科融信”平臺已匯聚科技型中小企業12288家,為2248家企業提供科技增信119.4億元,幫助822家企業獲得“無擔保、無抵押”貸款60.38億元。同時,平臺入駐各類專業機構89家,為科技企業提供了包括股權投資、融資擔保、金融管家、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知識產權運營等大量的綜合性賦能服務。

  一輛搭載科技型企業駛向快車道的“超跑”

  用一張“畫像”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背后,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

  “我覺得‘科融信’這個平臺就像是一輛汽車,而且是一輛性能好、安全系數高的超級跑車。”李銘告訴記者,這輛車之所以能搭載科技型中小企業駛上快車道,是因為這輛車集合了多項國內先進乃至國際領先的技術于一身。

  底盤是車輛性能與安全的基礎。在李銘看來,這輛車的“底盤”就是國內首個實現“可信計算+云計算”具備主動免疫能力的可信云操作系統。該系統創造性地將計算部件和安全部件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了雙體系架構高性能高安全云計算平臺,不僅保證了數據安全,也為數據的采集與計算奠定了堅實的框架。2024年6月,中國電子學會專家團隊在科技成果鑒定會上認定可信云操作系統技術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2025年年初,可信云操作系統及產業化應用又被公示建議授予2024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有了“底盤”,數據引擎系統則成為一臺高性能的“發動機”。該系統通過對各類數據的采集、治理與分析,把數據變成推動這輛車不斷前進的動力,能夠根據不同企業的發展階段、所屬行業、規模大小和要素特質等,自動調節數據參數,為企業生成精準“畫像”的多維數據評價模型,就像是一臺精準的自適應“變速箱”。

  有了這“三大件”,“科融信”平臺就有了搭載科技型企業的能力。但是,只有科技型企業的努力還不夠,還要在政策引領下,通過金融機構主動發揮供給效能,帶領科技型企業上車并跑出“加速度”。

  2024年7月,“科融信”平臺與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青島銀行等9家試點銀行合作,面向早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推出“科融信貸”產品,通過平臺科技增信評價后,為企業提供“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7月15日,第一筆200萬元的“無抵押、無擔保”的貸款已經由青島銀行成功發放至山東某科技企業。

“科融信貸”產品介紹頁

  車要跑得快,還要跑得安全,更要跑得遠。據了解,該平臺已經探索建立起“政策引領+產業認定+科技增信+金融超市”的科技金融新機制,構建“產業認定過濾風險、科技增信化解風險、融資擔保分擔風險、科技保險分散風險、科技政策補償風險”的多級風控模式,打造起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從貸、投、保、擔等多個維度深化金融產品的開發,打造更為完善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并且要讓評價模型更加精準、高效,看到企業未來在產業集群和產業鏈上的前景。”在李銘的規劃里,這輛車未來將動力更足、續航更遠。

責編:劉旋

審核:田連鋒

責編:田連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