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老一輩常說,“年關”難過。這既是前人對物資匱乏的焦慮,又雜糅著時光流逝、祈福納祥的復雜情感。悠久的歷史,在塑造春節文化的同時,也在塑造著我們的情感與靈魂。過文化新年,品味文化中的“年味兒”,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情感的寄托。
不必刻意尋覓新年里文化的樣子,在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內,在散發幽幽墨香的春聯上,在父母的諄諄教誨中,在熒幕上演的聯歡晚會里……文化與春節一刻也不曾分割。美食和文化也是絕配,從熬臘八粥、做豆腐,到割年肉、吃年夜飯,從逛廟會、唱大戲,到賞花燈、猜燈謎。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中,家人圍坐在一起,美食用于愉悅身體,文化用于安撫心靈。
當文化與春節走過千百載交融歲月,如何更好度過一個“文化新年”既因時而變,又殊途同歸。方寸屏幕,可縱覽古今,漫游“學海”。放下手機,呼朋喚友,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尋覓精神故鄉,也是不錯的選擇。時至今日,我們能夠在春節盡情感受多元文化:博物館中,“秦磚漢瓦”與“賽博朋克”相映成趣;文化館內,AI技術與民俗剪紙同臺競技;美術館中,水墨丹青與3D動畫交相輝映……攜家人同游,感受文化的魅力,收獲一份歸屬與寧靜。
過文化新年,是對過去歲月的回望,也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萬象更新,“新”也意味著需要重新思考,思考自我的定位與方向,思考自我的未來與命運。在漸入尾聲的春節假期里,不妨細細品味厚重的文化,汲取前行的力量。
(大眾新聞記者 楊成)
責編:
審核:馬婉瑩
責編:馬婉瑩